汉中

当前选择:汉中

当前位置: 汉中学大教育 > 汉中资讯 > 汉中

谨防就近入学政策让一些学校不思进取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0-23 21:37:21

平时大家在学校学习都很有压力,适当的看看一些社会上的新闻不仅可以丰富大家大见识还可以释放压力,所以今天我们学大教育为大家带来谨防就近入学政策让一些学校不思进取的相关消息。

近日,有研究称,大多数身处农村底层和城镇边缘家庭的孩子就近入学所就读的学校,很难成为其阶层上升流动的通道。“先天不足”与“后天更弱”的教育现实,使绝大多数底层群体早在中考前就已经和重点大学无缘。(10月2日中国青年报)

此研究报告直击了乡村教育的痛点,是在替底层群体呐喊,同时也揭露了“就近入学”的尴尬。《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贡献巨大,造福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笔者就是“就近入学”的受益者、感恩者,也一直是它坚定的维护者、执行者,并认定它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但看到研究报告披露的事实,再结合自己所处农村的教育现实,我很担心,“就近入学”成为底层群体“后天更弱”的推手。

学校间的优劣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受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短时间实现绝对的教育公平。

“就近入学”虽保障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但也约束着学生的选择。而这种约束往往只在底层群体中有效,中上层群体总能想方设法逃避或者削弱它的约束。

根据就近入学原则,一旦孩子被分配到质量不好的学校,中上层群体可以通过拼人脉、找关系、拓渠道、拼金钱,将孩子转入质量更好的学校,或去读高收费的学校,也有的干脆到好学校周边购房。而底层群体无金钱、少人脉,大多听天由命,分到哪去哪,也有部分条件稍好的,就背井离家,到县镇的好学校周边租房,寄希望于读上好学校。殊不知,一到招生,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为控制班额,又附加户口簿、房产证等硬条件,一批说不上话的底层群体还是被挡在了校门外。

由此看来,再公平的政策都需要结合地情、校情,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保障穷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另外,“就近入学”保障了生源和学校的生存空间,滋长了“铁饭碗”思想下的懒散之风,让一些“差学校”不思进取,不懂得改善教学质量。

时下,许多农村学校也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也有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它们的“差”不是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而主要是差在教学软实力、教学质量和群众的认可度上。究其原因: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人口减速惊人。笔者曾调查统计过千余个村社,平均每社居住人口不到10人,且基本是留守老人。二是部分领导和教师缺乏危机意识、观念滞后。由于生源减少,教师不再对自己学校抱有信心,也不再有工作激情,他们中有的将自己的子女或孙辈,通过渠道送到好学校就读,也有的当起了“掮客”,把亲戚、朋友的子女送到好学校就读,这有点自己砸自己牌子和饭碗的意思。他们中普遍存在“铁饭碗”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更新观念,不钻研业务,不思进取,当“蜗牛老师”,当“候鸟老师”。三是管理方式落后。这些学校很少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何解决教师的职责倦怠问题,很少思考如何把学校办好的问题,总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凡提到学校质量不高,他们就总是怪学生、怪家长、怪教育局,说生源质量差,家长素质低,教育局不公平。

由此可见,“就近入学”在力图确保教育公平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让一些学生失去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也让一些学校失去了活力和竞争力。期待政策能进一步完善,早日解决这些新问题。

谨防就近入学政策让一些学校不思进取的内容就是上面的这些了,希望大家在日后多多的关注我们学大教育,我们会为大家带来更多有助于大家学习和生活的文章。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