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

当前选择:汉中

当前位置: 汉中学大教育 > 汉中资讯 > 汉中

初一语文上册课文-河中石兽 纪昀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1-16 21:09:52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试中经常会考到课外的知识,那么我们的同学们应该要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呢?接下来我们学大教育的专家们就为我们大家带来了初一语文上册课文-河中石兽 纪昀。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作者:纪昀

(1724~1805),字晓岚,清代河间献县(今河北献县)人。著有《四库全书》。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原文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yún)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 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字词解释

1.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

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傎:同“癫”,疯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止

12是非:这不是 是: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

15.竟:最终

16.并:一起

17.临:岸边

18.圮:倒塌

19.曳:牵引,拖着

20.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21.但:只

22.倒掷:倾倒

23.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24.暴涨:凶猛的河水

25.尔辈:你们

26.干:岸边

27.临:面对

28.并:一起

29.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0.求:寻找

31.以为:认为

32.盖:因为

33.溯:逆流而上

古今异义

1.耳:古义:罢了。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 今义:一种学科。

古汉语知识

古今异义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 例句: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示转折 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如:古义:像这样。例句:如是再啮。今义:如果。

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众服为确论 认为

词性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

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通假字

钯:通“耙”,耕地的农具。

求之下流,固颠 . “颠”通“癫”,“疯狂”

特殊句式

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省略句

2.求之(于)地中 省略句

3.(僧)棹数小舟 省略句

4.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 倒装句

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被动句

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题目: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狮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干:河边。 ②圮(讲):倒塌。 ③阅:经历。 ④设帐:设立讲坛。 ⑤柿:木片。 ⑥河兵:水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⑨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非木柿 如是再啮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 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果得于数里外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1.(4分)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④本来 。

2.(2分)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只有B符合。)

3.(2分)(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4.(2分)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初一语文上册课文-河中石兽 纪昀已经很详细的送给我们的同学们了,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们是能够很好的去掌握这个知识点的。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